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09-03 作者:teacher 来源: 浏览次数:0
山西省曲沃县中等职业
技术学校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
专业代码:010200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与学历
三年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企业意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掌握设施农业技术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获得系统的设施农业生产、农业设施设计建造、设施环境与调控的开发与应用、设施农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推广与开发、农业设施工程设计、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培养规格
通过系统学习,要求学生在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要具备:
(1)热爱祖国,懂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2)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懂法、知法、守法。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创业精神。
(5)取得计算机资格证、劳动技能合格证、普通话合格证等级证书。
(6)具备在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生产操作与管理、农产品质量控制检测与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本专业构建以基础化学、作物栽培、园艺、养分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依据“够用为度”的原则,本专业学生应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通过国家要求的普通话合格标准,掌握一定的外语水平。
(2)能力结构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农业生产操作、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农产品品质分析检测、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技术;在相关领域从事农业设施设计、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掌握涉农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本行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动态和前景,初步具有农业生产成本核算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3)素质结构
道德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创业精神;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
文化素质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追求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身心素质 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不断进取,具有强健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
业务素质 坚持业务学习,正确理解、执行法律法规,坚持原则、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五、职业岗位分析与职业资格证书
(一)职业岗位分析
由于现代农艺专业所面对的农业行业职业岗位十分复杂,大多数岗位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依据现代农艺专业三大类职业岗位群,即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结合以上六大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能力结构如下:
(1)社会能力
①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 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③ 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④ 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创新能力。
⑤ 具有较强的口头语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⑥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方法能力
①具有通过查阅各种技术资料、生产记录,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②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
③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订完善工作计划的能力。
④具有逻辑性、合理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⑤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⑥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保基本要求。
⑦熟悉农业有关法律法规。
(3)专业能力
1、专业技能型:
①作物生产操作技能:科学种田,作物生产达到高产、高效、优质。能根据季节适时播种、移栽,进行施肥灌溉或排涝,中耕松土,整枝打叶。
②作物病虫害防治操作技能:能够识别和诊断病虫害,选择合理的防治方法。
③种子繁育操作技能:了解种子特征特性,按要求进行种子生产。能够完成种子生产的防杂保纯、去杂去劣、杂交授粉。
④种子检验操作技能:熟悉种子检验标准,熟练进行种子检验。
⑤能够完成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
2、社会服务型:
①识别常见病虫,正确选择农药,能够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能够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
②能够制定生产计划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栽培。
③熟悉不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④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⑤种子营销和管理技能:知道种子质量标准,能进行种子销售和贮藏期间的管理。
⑥具有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指导、咨询、服务的能力。
⑦能够进行田间试验设计,采取科学方法调查分析。
3、生产经营型:
①有作物生产计划、组织、经营能力,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②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③认识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④有一定农产品知识和了解预测市场需求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技巧和策略;
⑥农业企业管理应用能力。
⑦发展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能力。
(二)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工种 | 等次 | 考核部门 | 备注 |
农艺工 | 中级 |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必考 |
植保工 | 中级 |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必考 |
种子繁育工 | 中级 |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必考 |
种子检验员 | 中级 |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选考 |
农资营销员 | 五级 |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选考 |
农业技术指导员 | 三级 |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选考 |
六、教学分析与课程体系
包括构建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专业核心课程简介,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等。应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紧贴产业领域的最新变化。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实施农业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规范为依据,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区域经济及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通过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对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置课程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原理和概念为辅,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解决学生主要专业技术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经验的学习。与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结合,针对职业培养目标,紧贴岗位开发课程,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多种课程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科学、均衡地设置各类课程。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业、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导向,涵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二)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也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理论与实践。将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融入考核体系,使学生的职业活动技能得到持续渐进式的提高。
校企共同设计并实施项目课程,将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引入到项目化课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专业教学安排中,以项目为载体,体现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实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根据对中职学生培养要求及标准,结合学生实践教学经验总结,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行动领域如表1.1所示。
表1.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行动领域
职业 岗位 | 职业行动领域 | 主要学习领域 | 专业技能领域 |
设施农业生产与管理 | 设施蔬菜生产 | 1.蔬菜、花卉、果树的生物学特性; 2.蔬菜、花卉、果树的生产过程; 3.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4.植物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知识; 5.植物生产新知识与新技术。 6.熟悉各类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7.了解食用菌生产所用设施与设备; 8.了解菌种的选择方法与产品市场行情。 | 1.会制定园艺植物设施周年生产计划; 2.合作完成园艺植物设施生产的全过程; 3.掌握生产的关键技术,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4.会与人沟通,将产品推向市场; 5.熟练应用计算机。 6.掌握食用菌菌种扩繁方法,能够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菌种; 7.具备食用菌栽培的能力; 8.具备熟练使用与维护食用菌生产设施的能力; 9.具备制定食用菌棚室周年生产计划的能力。 |
设施花卉生产 | |||
设施果树生产 | |||
棚室食用菌生产 | |||
设施工程技术与农业设施装备 | 大棚、节能温室的设计与建造 | 1.建筑学基本知识; 2.测量基本知识; 3.建筑识图制图基本知识; 4.建筑材料特性; 5.方案设计与成本核算方法。
| 1.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 2.温室采暖加温系统、降温和通风系统、补光和遮光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的安装及调试运行; 3.棚室设计、棚室建造现场定点放线,组织施工; 4.棚室建造各种建筑材料的选择; 5.能进行棚室工程质量验收。 |
智能温室的施工、使用、环境调控、维护 | |||
设施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 |||
园艺产品及生产资料的营销 | 园艺产品及生产资料的营销 | 1.了解园艺产品及生产资料的特性; 2.了解市场行情与产品营销策略; 3.熟悉产品销售对象的特点; | 1.会开展园艺产品市场调查; 2.会制定园艺产品及生产资料销售方案; 3.掌握园艺产品及生产资料销售策略; 4.会开展售后服务。 |
农业技术推广 | 农业技术推广 | 1.了解新技术信息的采集、分类和处理方法; 2.熟悉新品种审定、推广的程序; 3.熟悉新技术推广地区的特点。 | 1.会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2.能够推广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3.能够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4.会撰写技术资料。 |
自主创业 | 园艺产品生产、营销
| 1.了解园艺植物生理、生态等基本知识; 2.了解园艺设施建造、维护基本知识; 3.了解产品营销的基本方法。 | 1.能制定创业规划; 2.能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生产; 3.能借鉴经验开展产品营销; 4.能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并顺应市场需求变化; 5.能熟练应用网络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 |
(三)课程体系设置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设施蔬菜花卉生产技术 | |||
学期 | 第三学期 | 学时 | 72 | |
职业能力要求 | (1)能够正确识别蔬菜花卉种子以及蔬菜花卉种类; (2)掌握种子质量鉴定和播前处理技术,能根据不同蔬菜花卉类型确定种子播前处理方法; (3)掌握蔬菜花卉播种育苗技术,能根据生产实际确定播种量、播种方式和时间,解决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掌握蔬菜花卉定植、无公害生产技术,能根据无公害蔬菜花卉产品生产规范合理选择生产场地、安排定植的时间、制定田间管理方案; (5)掌握蔬菜花卉嫁接、植株调整技术、花果管理技术和现代新型栽培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蔬菜花卉新产品。 | |||
学习目标 | (1)了解山西省及周边地区主栽蔬菜花卉的种类、品种以及分布情况; (2)掌握主栽蔬菜花卉品种生长习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掌握山西省及周边地区蔬菜花卉产品无公害质量标准; (4)掌握蔬菜花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和方法; | |||
学习内容 | (1) 认识山西省及周边地区常见蔬菜花卉 (2)山西省及周边地区蔬菜花卉发展状况(3)蔬菜花卉育苗 (4)蔬菜花卉整形修剪(5)菜园田间管理 (6)茄果类蔬菜花卉生产 (7)绿叶蔬菜花卉生产 (8) 瓜类蔬菜花卉生产 (9)薯芋类蔬菜花卉生产 (10)蔬菜花卉综合配套生产技术 |
依据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经过论证,以农业生产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导向,结合作物生长周期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以设施种类、任务、项目、生产过程等为载体,选取课程内容,设计各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托,将园艺工、蔬菜工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已初步形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四)核心课程内容
设施植物病虫害防治 | ||||
学期 | 第三学期 | 学时 | 72 | |
职业能力要求 | (1)能鉴别本地常见的设施植物病虫种类。 (2)会进行设施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和制作。 (3)会鉴别农药的优劣,会正确使用农药,会配制常用农药。 (4)能按照设施农业规范正确记录各种经济业务 (5)能依据设施植物病虫的发生规律科学制定和实施治理方案 | |||
学习目标 | (1)具备昆虫形态学、生物学基本知识。 (2)具备真菌、细菌形态学、生物学基本知识。 (3)了解设施植物上常用农药的性能、作用原理与方式。 (4)掌握各类本地常见设施植物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 | |||
学习内容 | (1)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 (2)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 (3)叶部病害防治技术 (4)枝干病害防治技术 (5)根病害防治技术 (6)食叶害虫防治技术 (6)吸汁害虫防治技术 (6)钻蛀害虫防治技术 (6)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7)病害症状类型判别 (8)病原物观察基本技术 (9)主要病原物形态 (10)昆虫附肢、附器类型判别 (11)昆虫各虫态类型判别 (12)常见害虫类群鉴别 |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植物与植物生理 | |||
学期 | 第二学期 | 学时 | 72 | |
职业能力要求 |
(1)分析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使学生理解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 (2)通过采集植物标本、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 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去控制植物、保护植物、利用和改造植物, 为农林生产服务。 (5)了解种子植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 (6)了解和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 |||
学习目标 | (1)能对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进行科学的描述; (2)具有正确分析植物各器官解剖结构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具有熟练使用显微镜和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结构的能力。 | |||
学习内容 | (1)植物细胞和组织 (2)植物的营养器官 (3)植物的生殖器官 (4)植物的分类基础 (5)植物的水分代谢 (6)植物的矿质营养 (7)植物的光合作用 (8)植物的呼吸作用 (9)植物的生长物质 (10)植物的生长与运动植物的生殖生理 |
七、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校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特别强调与农业、工程设施、建筑、园林等行业协会、研究会、主管部门、生产单位、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和联系,达到学校与行业之间、教学与生产之间、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广泛接触和深度融合,以其实现教学与工作、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以主动服务现代农业为宗旨,以培养设施农业建设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依靠农业及设施工程等行业的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分析现代设施农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归纳提炼出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基本素质目标,并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素质目标为基础,以知识目标为重点,
以能力目标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真实化,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考证项目模块等,先后开展温室设计实训、蔬菜花卉栽培实训、果树栽培实训、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实训、农业设施施工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等项目的实习实训,良好的构建了“学中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八、教学安排与教学进程表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型 | 学时小计 | 参考学时数 | 备注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公共学习领域 | 经济与社会 | 必修 | B | 68 | 32 | 36 | |||||
职业生涯规划 | 必修 | B | 72 | 36 | 36 | ||||||
职业道德 | 必修 | B | 64 | 16 | 16 | 16 | 16 | 以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形式落实 | |||
中职语文 | 必修 | B | 68 | 32 | 36 | ||||||
中职数学 | 必修 | A | 136 | 64 | 72 | ||||||
中职英语 | 必修 | A | 136 | 64 | 72 | ||||||
计算机公共基础 | 必修 | B | 72 | 72 | |||||||
哲学与人生 | 必修 | B | 64 | 64 | |||||||
体育 | 必修 | B | 140 | 32 | 36 | 36 | 36 | ||||
公共艺术 | 必修 | B | 32 | 32 | |||||||
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 必修 | B | 36 | 36 | |||||||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 必修 | A | 32 | 以每学期4次讲座形式完成 | |||||||
小计 | 920 | 336 | 340 | 88 | 88 | 36 | 32课时以每学期4次讲座形式完成 | ||||
专业学习领域 | 植物及植物生理 | 必修 | B | 72 | 72 | 72 | |||||
植物生长环境 | 必修 | B | 72 | 72 | |||||||
土壤肥料 | 必修 | B | 72 | 72 | |||||||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 | 必修 | B | 72 | 72 | 72 | ||||||
植物病虫害防治 | 必修 | B | 72 | 72 | |||||||
农产品贮存与加工 | 必修 | B | 72 | 72 | |||||||
农业经营与管理 | 必修 | B | 72 | 72 | |||||||
花卉生产技术 | 必修 | 72 | |||||||||
小计 | 640 | 144 | 144 | 144 | 216 | 72 | |||||
拓展学习领域 | 农业生态学 | 选修 | A | 72 | 72 | 任选一门 | |||||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 |||||||||||
农业微生物 | |||||||||||
农产品法规与文献检索 | 选修 | A | 36 | 36 | 任选一门 | ||||||
校本课程 | |||||||||||
农业经营与管理 | 选修 | B | 72 | 72 | 任选一门 | ||||||
信息技术与农产品营销 | |||||||||||
设施果树生产技术 | 选修 | B | 72 | 72 | 任选一门 | ||||||
农业技术推广 | |||||||||||
植物组培技术 | 选修 | B | 72 | 72 | 任选一门 | ||||||
无土栽培技术 | |||||||||||
小计 | 324 | 72 | 180 | 144 | |||||||
人文科学类 | 公共任选课 | B | 72 | 学生在第2-4学期内,在学校所开设的相关门类的公共任选课中,至少任选2门(必须含有1门公共艺术课),修满4学分。 | |||||||
社会科学类 | |||||||||||
自然科学类 | |||||||||||
工程技术类 | |||||||||||
体育艺术类 | |||||||||||
小计 | 396 | ||||||||||
实习实训领域 | 入学教育 | 必修 | C | 30 | 1w | ||||||
军事训练 | 必修 | B | 30 | 1w | |||||||
社会实践 | 必修 | C | 60 | 1w | 1w | ||||||
专业综合实训 | 必修 | C | 150 | 150 | 职业资格考证训练 | ||||||
顶岗实习 | 必修 | C | 600 | 600 | |||||||
毕业设计 | 必修 | C | 32 | 32 | |||||||
小计 | 902 | ||||||||||
合 计 | 2930 | ||||||||||
总课时:2930 实践课时:1796 理论课时:1134 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61.3℅ |
注:1、课程类型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课程为纯理论课程,B类课程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C类课程为纯实践课程。
九、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
(一)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方法、手段
每个任务均按照“课前准备”、“典型实例分析”、“知识链接”、“任务实施”、“知识拓展”、“技能检测”六个步骤完成。在每一个步骤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研讨法、角色扮演法等。
(1)项目教学法
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以”学中做,做中学”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在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情境。在教学上突出“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做”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了解任务→学生自主策划项目计划→师生共同分析计划→学生修订策划→投入实施训练→项目完成情况检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的教学流程。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而不是以“灌”为主,让学生主动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研讨教学法
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从别人或别的小组获取不同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他人,提高学生交流思想、看法和协作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
在角色扮演法的使用中,安排真实工作任务,教师统领全局,类似于车间管理人员,小组长管理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类似于企业里的班组长,教师下达任务书,再由小组长协调组内的具体分工、人员分配、工具设备使用、方案的确定等工作,使学生的实训过程与工厂的实际工作保持一致,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使适应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面。
(5)现场教学法
在实训场所、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控制系统的现场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便于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知识点。
(6)案例教学法
针对工作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达到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案例分析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教师传授学中做、做中学、学生自主、育巧手、手脑并用学习,使学习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多媒体教学法
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等手段充实了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的应用,解决了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其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授课课件、动画、录像等,使教学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复习。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绘图过程,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教学组织形式
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学中做,做中学”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以“多媒体教学” 、“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搬到实验、实训场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思想来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学中做,做中学”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本专业教学组织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中职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的形式组织教学。理实一体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运用“融职业考试大纲于课堂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校内仿真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顶岗实践组织教学。
(二)教学评价、考核
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发生重大变化,应该注重综合评价。改革传统的由一次期末考试进行评价的考核方式,在“教学做”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任务实施过程的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任务考评)、阶段考核(情境考核)及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强调过程考核重要性。过程考核为开放性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考评,注重考核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鼓励同学间、小组间的相对评价和适度竞争:既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的作用及进步情况;终结考评由教师进行考评,注重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综合技能水平和职业行动完整性。
学生成绩组成=过程考核成绩60%+阶段考核20%+期末考核20%。过程考核由组员评价(占过程考核的40%)和小组评价(占过程考核60%)两部分组成。
1、工作任务评价(60%)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以工作成果及完成的任务符合度进行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提出自评成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教师对工作任务的成果进行逐项分析,哪些工作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何改进?并将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团队合作等纳入考核指标,具体权重可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内容、难度确定,工作任务考评占总成绩的60%。
2、阶段评价(20%)
针对工作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阶段性测试,通过提炼工作任务中的重要知识点,实现知识应用中由工作知识的针对性到知识应用的普适性之间的迁移,把握应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阶段评价由理论考试及实践考试组成,各占50%。其中理论考试注重课程知识点的考核,实践考试包括实际动手能力。
3、期末考试综合评价(20%)
学习任务过程评价中,确定了知识目标考核、技能目标考核和态度目标考核三项合一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依据多项工作任务的《评分标准》及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工具使用、操作技能、存在问题、阶段性作业、结果展示、讲解交流、组织纪律等进行专业能力综合考核。
4、评价标准(见表1.4)
表1.4 学生成绩评价表
学生姓名 | 学号 | 小组 | 班级 | |||||||||
工作任务评价(60%) | ||||||||||||
工作任务 | 查阅资料 (10分) | 知识点 训练 (10分) | 计划 方案拟定 (10分) | 工作任务中承担的角色 (10分) | 任务成果 (60分) | 评价人 | 得分 | |||||
任务1 | ||||||||||||
任务2 | ||||||||||||
任务3 | ||||||||||||
任务4 | ||||||||||||
… | ||||||||||||
任务18 | ||||||||||||
阶段评价(20%) | ||||||||||||
理论考试(50分) | 实践考试(50分) | |||||||||||
期末考试综合评价(20%) | ||||||||||||
总分100分 |
十、实施保障
(一)教学资源改革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适度整合理论课程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理实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以现代农业设施设计与施工、现代农业设施维护管理、现代设施条件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内实践训练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岗位考证相结合、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即“五个结合”的途径和办法,构建“全程-全真” 式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全学程的能力培养项目和考核标准,并开发能力考核认证系统。
2、基于“任务驱动”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领域的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要求,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内涵改革,重新构建以农业设施设计与施工组织、设施园艺生产技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等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注重吸收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紧贴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融入真实的工程实例、行业规范。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完成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或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3、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设施农业技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随作物变化而变化,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及其构建的““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需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很好的完成培养目标。因为每种作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它的态势、处理方法及其结果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必须随季节的变化、随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所需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任务)来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实习之前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每一个专业技能的掌握,只有通过“教、学、做”才能实现,才能让学生真正熟悉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并掌握关键阶段的关键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均为项目化课程,学生要通过完成每一个项目,学习专业技能,而要完成项目任务,就必须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二)加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聘请、交流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精通设施农业技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通过人才招聘引进配备足够的高素质教学师资力量;另则,通过进修、培训、考察,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专业骨干教师;再则,加强与企业合作,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经验、熟悉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专家、农业技术人员、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建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教研室为平台、骨干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具备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并争取建设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三)实训基地配置
1.实施保障硬件、软件建设资金预算及用向等
N | 设备名称 | 型号规格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元) | 小计 (元) | 实训内容 | |
(一)专业实训教学设备 | ||||||||
1 | 日光温室 | 2500M2 | 个 | 4 | 200000 | 800000 | 果树、蔬菜、花卉的种植及组培试验 | |
2 | 喷灌、滴管设备 | 配套 | 套 | 4 | 50000 | 200000 | 灌溉试验 | |
3 | 无土栽培设施 | 配套 | 套 | 4 | 5000 | 20000 | 无土栽培及营养分析试验 | |
4 | 四冲程背负式割草机 | LM—139F | 台 | 10 | 2500 | 25000 | 园艺实训 | |
5 | 自走式割草机 | LM—C90 | 台 | 10 | 5000 | 50000 | 园艺实训 | |
6 | 喷雾器 | 工农—16 | 台 | 5 | 120 | 600 | 病虫防治 | |
7 | 动力喷雾机(高压) | LM—DL1 | 台 | 6 | 5000 | 30000 | 病虫防治 | |
8 | 水准仪 | ML—32A | 台 | 2 | 2000 | 4000 | 测量 | |
9 | 光学经纬仪 | TDJ2E | 台 | 2 | 12000 | 24000 | 测量 | |
10 | 罗盘仪 | DQY—1 | 台 | 2 | 500 | 1000 | 测量 | |
11 | 折叠锯 | LMJS—250 | 支 | 50 | 200 | 10000 | 圆艺实训 | |
12 | 手锯 | LMJA—300 | 支 | 50 | 200 | 10000 | 圆艺实训 | |
13 | 草皮剪 | LMG—501 | 支 | 50 | 200 | 10000 | 圆艺实训 | |
14 | 双钩高枝剪 | LMHS—100 | 支 | 20 | 800 | 16000 | 圆艺实训 | |
15 | 剪枝剪 | LMP—168S | 支 | 100 | 150 | 15000 | 圆艺实训 | |
16 | 农业机械 | 拖拉机、收割机、小米、玉米播种机 | 台(套) | 10 | 25000 | 250000 | 农业实训 | |
17 | 农机维修设备 | 焊机、切割机及油标卡尺 | 台 | 10 | 12000 | 120000 | 农机维修 | |
18 | 园林绿化设计室 | 联想微机及配套软件 | 台 | 60 | 5500 | 330000 | 园林绿化设计 | |
小计 | 1915600(元) | |||||||
(二)专业理论教学设备 | ||||||||
19 | 农业技术与信息服务平台 | 华为数码(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 | 台(套) | 22 | 10000 | 220000 | 远程教育和信息服务 | |
20 | 多媒体 | 电脑及投影仪 | 台 | 10 | 30000 | 300000 | 理论及实训室 | |
21 | 农业技术光盘及教学软件 | 配套 | 套 | 200 | 150 | 30000 | 理论及实训教学 | |
22 | 农业技术图谱 | 配套 | 套 | 20 | 1500 | 30000 | 理论教学 | |
小计 | 580000(元) | |||||||
(三)土壤分析实验室 | ||||||||
23 | 土壤筛 | LM50005 | 只 | 40 | 250 | 10000 | 土壤分析 | |
24 | 土壤振筛仪 | LMX—6 | 台 | 1 | 5000 | 5000 | 土壤分析 | |
25 | 土壤温湿度测定仪 | LM—WT | 台 | 2 | 25000 | 50000 | 土壤分析 | |
26 | 土壤水分测定仪 | LM—普及版 | 台 | 2 | 12000 | 24000 | 土壤分析 | |
27 | 土壤养分速测仪 | LMC—203PCA | 台 | 1 | 45000 | 45000 | 土壤分析 | |
28 | 土壤硬度计 | LMD—1 | 台 | 1 | 5000 | 5000 | 土壤分析 | |
29 | 土壤盐分速测仪 | LM—EC—1 | 台 | 1 | 15000 | 15000 | 土壤分析 | |
30 | 电子精密天平 | LM—502 | 台 | 5 | 5000 | 25000 | 土壤分析 | |
31 | 电子分析天平 | LM—2004B | 台 | 5 | 8000 | 40000 | 土壤分析 | |
小计 | 219000(元) | |||||||
(四)植物与植物保护实验室 | ||||||||
32 | 植物病虫标本 | LMB—B3 | 套 | 400 | 200 | 80000 | 昆虫识别 | |
33 | 孢子捕捉仪 | LMBZ—3 | 台 | 2 | 3000 | 6000 | 孢子捕捉 | |
34 | 病虫调查统计器 | LMDT—3 | 台 | 1 | 15000 | 15000 | 病虫调查 | |
35 | 自动虫情报警灯 | LMCB—Ⅱ—C | 台 | 1 | 35000 | 35000 | 虫情预警 | |
36 | 高压灭菌锅 | LM—30S | 台 | 1 | 18000 | 18000 | 灭菌实验 | |
37 | 恒温湿培养箱 | LMHH—260 | 台 | 2 | 35000 | 70000 | 细菌培养 | |
38 | 捕虫网 | LM—5003 | 个 | 10 | 400 | 4000 | 捕虫 | |
39 | 展足板 | LM43002 | 件 | 30 | 200 | 6000 | 标本制作 | |
40 | 昆虫标本采集袋 | LM20022 | 件 | 10 | 500 | 5000 | 标本制作 | |
41 | 昆虫采集铲叉耙 | LM51001 | 套 | 10 | 350 | 3500 | 捕虫 | |
42 | 双目生物显微镜 | LM—2CA | 台 | 10 | 5500 | 55000 | 病理观察 | |
43 | 手持活体叶面仪 | LMHY—A | 台 | 1 | 25000 | 25000 | 植物分析 | |
44 | 叶绿素测定仪 | LMHY—D | 台 | 1 | 23000 | 23000 | 植物分析 | |
45 | 手持测糖仪 | LMWYT—1 | 台 | 2 | 4500 | 9000 | 植物分析 | |
46 | 果实硬度计 | GY—1 | 台 | 2 | 3000 | 6000 | 植物分析 | |
47 | 恒温水浴锅 | LM—76 | 台 | 1 | 8000 | 8000 | 植物分析 | |
48 | 电热恒温干燥箱 | LM—202—1 | 台 | 1 | 15500 | 15500 | 植物分析 | |
49 | 电子精密天平 | LM—502 | 台 | 5 | 5000 | 25000 | 病理分析 | |
50 | 电子分析天平 | LM—2004B | 台 | 5 | 8000 | 40000 | 病理分析 | |
51 | 农药残留检测仪 | LMNY—Ⅱ | 台 | 2 | 25000 | 50000 | 农药残留检测 | |
小计 | 499000(元) | |||||||
总计 | 3213600(元) |
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与校企合作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资金 |
1 | 师资培养 | 培养骨干教师 | 90000 |
2 | 培养“双师型”教师 | 60000 | |
3 |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 100000 | |
4 | 搭建校企合作对接服务平台 | 包括:校企合作、企业任务、就业实践等 | 180000 |
5 | 设施农业专业培训 | 以学校实际需求为准 | |
合计 | 430000 |
2.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本着“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产品工业化”建设原则,以“资源共享,发展共赢,优势共长”为宗旨,在基地规模大小、合作方式、双方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达成合作。新建1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个。教师进企业实训,学生到企业参观、顶岗实习,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建设核心课程,企业择优录用我专业学生等多方面合作。学校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有效地推进了实习实训工作的实施。
(四)教学管理
我校实施副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主任负责制,依照学校的总体规划,实行以专业组管理,在教学中专业组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总体教学安排,和招就办学生管理条例实施教学学生管理。专业组制定教师上课、备课、实训、实习和学生一日常规、行为习惯等一系列制度,并依据制度实行一日一考核,一周一小节,一月一汇总,一学期一总结的常规考核,建立专业教学日志,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考核。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模式。使教育教学有迹可循、有规可行,着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十一、编写说明
1.编制意义
现代农艺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日常教学的行动指南。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2.编制依据
(1)教育部《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含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晋教职〔2016〕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等文件精神。
(2)本方案依据我校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改革指导意见并结合本专业目前实际情况编写而成。
3.指导思想
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思想。
4.方案特点
(1)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科学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体现了我校中职教育的先进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
(2)本方案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定位,注重实际应用、以“学中做,做中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3)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